給有心深入研究的 FreeBSD hacker SNAPs 和 RELEASEs 是什麼?

目前有三個活躍/半活躍的分支在 FreeBSD 的 :

如同其他兩個,以現在來說, 我要怎麼作出自己的 release?

做 release 包括下面這三個步驟:首先,做出有 這個驅動程 式的可用 kernel。把下面這一行加到 kernel 設定檔,然後做出新的 kernel 重新開機: pseudo-device vn #Vnode driver (turns a file into a device)

接著,你手上要有整個 CVS repository。可以參考 這篇文章,但在 supfile 中把 release 名稱設成 cvs,再刪掉所有 tag 或 date 的欄位,如 下: *default prefix=/home/ncvs *default base=/a *default host=cvsup.FreeBSD.org *default release=cvs *default delete compress use-rel-suffix ## Main Source Tree src-all src-eBones src-secure # Other stuff ports-all www doc-all

然後執行 最後,硬碟要有相當大的空間來做 release。假設你想把它放在 /some/big/filesystem 這裡,上面這個例子也把 CVS repository 放在 /home/ncvs 了,接著: setenv CVSROOT /home/ncvs # or export CVSROOT=/home/ncvs cd /usr/src/release make release BUILDNAME=3.0-MY-SNAP CHROOTDIR=/some/big/filesystem/release

整個 release 會做在 /some/big/filesystem/release。結束 時 /some/big/filesystem/release/R/ftp 這個目錄可以直接用 來做為 FTP 安裝方式的來源。如果想做出 -current 以外分支的 SNAP, 在上面 make release 這一行加 怎樣才能做出自己用的安裝磁片?

建立安裝磁片、還有做出 source/binary archive,都是由 /usr/src/release/Makefile 裡面的各種 target 自動產生,這 個檔案裡的資訊應該足以開始。但是這個過程牽涉到 make world,所以會 用到相當多的時間和硬碟空間。 ``make world'' 把原來裝的 binary 檔都換掉了。

沒錯,就是這樣子。如名字所示,``make world'' 會重新編譯系統內建 的每個 binary 檔,這樣在結束時就可確定有個一致且乾淨的環境(所以要 花上好一段時間)。

在執行 ``${DESTDIR} 下的同樣目錄樹中。但在某些修 改 shared library 和重建 binary 的無特定情況下,這樣做可能會使 `` 在系統開機時,出現 ``(bus speed defaulted)''。

Adaptec 1542 SCSI 卡允許使用者用軟體調整匯流排的存取速度。早 期的 1542 驅動程式試圖將它設成可用的最快速度,但後來發現在一些 機器上不能用,所以現在要在 kernel 設定中加 `` 我的網路連線不快,那可以跟著 current 的發展嗎?

可以,藉著 就 可以不用下傳所有的原始碼目錄樹。 你是怎麼把發行版本中的檔案切成一個個 240k 的小檔案?

在以 BSD 為主的較新系統中,split 有個 ``這裡是 /usr/src/Makefile 中的一個例子: bin-tarball: (cd ${DISTDIR}; \ tar cf - . \ gzip --no-name -9 -c | \ split -b 240640 - \ ${RELEASEDIR}/tarballs/bindist/bin_tgz.) 我在 kernel 裡加了些新功能,要把它寄給誰?

請看一下

同時也感謝你的費心! ISA 的 Plug N Play 卡是怎麼偵測和初始化的?

所寫:

簡單的說,當主機發出是否有 PnP 卡的詢問訊號時,所有的 PnP 會在幾個固定的 I/O port 作回應。所以當偵測 PnP 的程式開始時,它 會先問有沒有 PnP 卡在,接著所有 PnP 卡會在它所讀的 port 以自己 的型號 # 作回答,這樣偵測程式就會得到一個 wired-OR ``yes'' 的數字,其中至少會有一個 bit 是打開的。然後偵測程式會要求型號 (由 Microsoft/Intel指定)小於 X 的卡``離線'',再去看是否還有卡回 答同樣的詢問,如果得到 ``一張卡的 ID 由兩個 32-bit(所以上面是 2ˆ64) + 8bit 偵錯 碼組成,第一個 32 bits 是用來區分各家廠商的。這些廠商沒有出來澄 清過,但看來應假設同一家出的不同種類的卡的廠商 ID 有可能不同。 用 32 bits 只來表示不同廠商的想法實在有點過頭了。

第二個 32 bits 則是型號 &num、乙太網路位址、或一些使這張卡獨 特的資料。除非第一個 32 bits 不同,否則廠商不可能作出第二個 32 bit 相同的兩張卡。所以在一台機器中可以有同樣的好幾張卡,然而他們 整個 64 bits 還是會都不一樣。

這兩個 32 bit 永遠都不可能為零,這使得最開始 binary search 中 的 wired-OR 會得到一個非零數字。

一旦系統區分出所有卡的 ID,接著會經由同樣的 port 一個個重新啟 動每張卡,接著找出已知介面卡所需的資源、有那些可以選的 interrupt 等等。所有卡都會被掃描一次,來收集這些資料。

這些資訊接著和硬碟上的 ECU 檔案、或 MLB BIOS 裡的資料結合在一 起,通常是綜合 ECU 和 MLB 裡的 BIOS PnP 資料,這些週邊並不支援真 正的 PnP,然而偵測程式在檢查 BIOS 和 ECU 資料後,它可以避免 PnP 週邊和那些偵測不到的相衝突。

接著再度拜訪這些 PnP 週邊,這次會把可用的 I/O、DMA、IRQ 和記 憶體映射的位址都指定給它們。這些週邊就會出現在所指定的地方,直到 下一次重新開機為止,不過也沒有人說不能把它們隨時移來移去。

上面有相當多的簡化,但你應該已經了解大致的過程。

Microsoft 把表示印表機狀態的幾個主要 port 拿來作 PnP,他們的 邏輯是沒有一張卡會在這些地方解碼作相反的 I/O cycles。但是我找到 一款早期仍在評估 PnP 提案時的 IBM 原廠 printer board,它的確去解 對這些狀態 port 的寫入資料,但是 MS ``說了就算''。所以它們的確有 對印表機狀態 port 寫入,還有讀取該位址 + FreeBSD 是否有支援 x86 以外的機器架構?

有幾群人士已經表示對發展多平台 FreeBSD 的興趣,其中 FreeBSD/AXP (ALPHA) 即是其中相當成功的例子,可以在 這裡取得它的 3.0 SNAPshot 版本。ALPHA 版的 FreeBSD 在越來越多的 ALPHA 機器上 使用,其中包括了 AlphaStation、AXPpci、PC164、Miata 和 Multia 這幾種。要等到系統安裝工具完全、能用光碟安裝、以及有足夠能用的 port/package 之後,我們才打算把它當作完整的版本,所以現在應該把 FreeBSD/AXP 當作 BETA 品質的軟體。若要相關狀況的消息,請加入 <freebsd-alpha@FreeBSD.org>. 也有人表示過將 FreeBSD SPARC 版本的興趣,如果你想參加這個計畫, 請加入 <freebsd-sparc@FreeBSD.org> 。如果想要知道關於 新平台的討論,請加入 <freebsd-platforms@FreeBSD.org> 我剛剛寫了某個設備的驅動程式,能不能給它一個 major number?

這要看你是否打算將這個驅動程式公開使用,如果是的話,請把它的原始 碼送一份給我們,還有 files.i386 修改的部份、kernel 設定 檔樣本、以及用來產生設備檔的 。 如果你不打算、或因為版權問題而不能公開的話,我們有特地保留 character major number 32 和 block major number 8 給這方面的使用, 直接用這兩個就好了。不論如何,我們都會很感激你能在 <freebsd-hackers@FreeBSD.org> 發表驅動程式的消息。 關於放置目錄和檔案 inode 作法上的相異

在回答有關目錄放置方式不同的問題上,我在 1983 年寫好目前的作法 後就沒有再改變過,這種方式是針對原先的 FFS 檔案系統,後來也沒 有對它作任何更動。它在避免 cylinder group 被填滿這方面做得相當 成功,但是就像有些人已經注意到,它和 `find' 就配合得不大好。大 部份的檔案系統是由那些用 depth first search(aka ftw) 產生的 archive 製造出來,解出來的目錄 inode 會橫跨好幾個 cylinder group,如果以後要做 depth first search 的話,這是最糟糕的情況之 一。如果我們知道總共會產生多少目錄的話,解法是在做任何存取/寫 入動作之前,在每個 cylinder group 上先造出(所有目錄數/cylinder greoup 的數目)這麼多的目錄。很明顯的,我們必須要有根據地去猜這 個數字,就算一個像 10 的很小固定數目也會使效率以級數成長。區分 restore (即解開上述的 archive) 和一般檔案操作的方法可以是(現在 用的演算法可能要更敏感):如果一些目錄(最多 10 個)都在 10 秒內產 生的話,那麼就把這些目錄聚集在同一個 cylinder group。不管怎樣, 我的經驗指出這是一個已經充份實驗過的部份。

Kirk McKusick, September 1998

如何從 kernel panic 得到最多資訊?

[這節是從 在 freebsd-current 上發表 的信中節錄, 修正了打字錯誤、再 加上括弧裡的注解。]

From: Bill Paul Subject: Re: the fs fun never stops To: ben@rosengart.com Date: Sun, 20 Sep 1998 15:22:50 -0400 (EDT) Cc: current@FreeBSD.org

[<ben@rosengart.com> 發表了下面的 panic 訊息] > Fatal trap 12: page fault while in kernel mode > fault virtual address = 0x40 > fault code = supervisor read, page not present > instruction pointer = 0x8:0xf014a7e5 ^^^^^^^^^^ > stack pointer = 0x10:0xf4ed6f24 > frame pointer = 0x10:0xf4ed6f28 > code segment = base 0x0, limit 0xfffff, type 0x1b > = DPL 0, pres 1, def32 1, gran 1 > processor eflags = interrupt enabled, resume, IOPL = 0 > current process = 80 (mount) > interrupt mask = > trap number = 12 > panic: page fault

當你看到像這樣的訊息時,只把它拷一份送上來是不夠的。我在上 面特地標明的 instruction pointer 值相當重要,不幸的是它會因設 定而不同。換句話說,這個值會跟你用的 kernel image 檔而變動。如 果是用某個 snapshot 版本的 GENERIC kernel,也許其他人可以追蹤 到出問題的函式,但如果你是用自訂的 kernel,那麼只有要做的事包括這些: 把 instruction pointer 的值記下來。注意在前面的 當系統重新開機後,執行這道命令: % nm /(造成 panic 的 kernel 檔案) | grep f0xxxxxx 其中 % nm /kernel.that.caused.the.panic | grep f0xxxxx 如果這樣也找不到,那就把另一個數字去掉再找,一直重複到找到為止, 結果是一串可能造成 panic 的函式列表。這樣比直接找到出問題的函式 來得差,但至少好過什麼都沒有。

我常常看到人們顯示一大片 panic 訊息,但很少看到有人花一點時間 把 instruction pointer 和 kernel symbol table 中的函式比較一下。

要追蹤出造成 panic 原因的最好方法是先做出 crash dump,然後用 不管是那一種,我通常是用這個方法: 寫好 kernel 設定檔。如果你需要用 kernel debugger,在設定 檔中加上 `options DDB' 這個選項。(當我懷疑有出現無窮迴圈時,通 常會用這個來設定中斷點。) cd /sys/compile/KERNELCONFIG; make 等 kernel 編譯出來 cp kernel / 重新開機

[注意:現在 FreeBSD 3.x kernel 內定是 ELF 格式,所以應該 用

注意你要確定能抓到 crash dump,先編輯 /etc/rc.conf,將 /etc/rc.conf 裡有設 /var/crash

注意:FreeBSD 的 crash dump 通常和機器裡的實際記憶體一樣大, 就像如果有 64MB 記憶體,crash dump 大小就是 64MB。所以要確定 /var/crash 下有足夠的空間,或是可以手動執行 一旦發現有了 crash dump,就可以用 % gdb -k /sys/compile/KERNELCONFIG/kernel.debug /var/crash/vmcore.0 (gdb) where

要注意可能會出現好幾個螢幕的可用資訊,你可以用 好啦,如果你有第二台電腦而且有夠瘋狂,可以將 [Bill 附注:我忘了提到一點:如果你有啟動 DDB 而 kernel 也 已經進入除錯器,可以在 DDB 命令列下打 `panic',強迫產生 panic(還 有 crash dump)。也有可能在 panic 階段時再進入除錯器,如果這樣的話 ,輸入 `continue',接著它就會完成 crash dump。 -ed] dlsym() 對 ELF 執行檔不能用!

在 ELF 一系列的工具中,內定是不會讓 dynamic linker 看到執行檔 裡定義了那些 symbol。所以 dlsym() 沒有辦法用藉由呼叫 dlopen(NULL, flags) 取得的 handle,用它去搜尋有那些 symbol 一定會失敗。

如果你想要用 dlsym() 找出某個 process 的主執行檔中 有那些 symbol,則要在 link 時對 加上 -export-dynamic 這個參數。 增加或減少 kernel 能定址的空間

系統的內定是,FreeBSD 3.x kernel 能定址到 256 MB,4.x 則是 1 GB。如果是網路負荷相當重的伺服器(就像大型 FTP 或 HTTP 伺服器), 256 MB 可能會不大夠。

要怎麼增加定址空間呢? 要從兩方面著手。首先告訴 kernel 本身要 保留較大空間; 其次,既然是在定址空間的最上面載入 kernel,所以還 要調低載入的位址,否則就會超過定址範圍。

增加 src/sys/i386/include/pmap.h 裡的 #ifndef NKPDE #ifdef SMP #define NKPDE 254 /* addressable number of page tables/pde's */ #else #define NKPDE 255 /* addressable number of page tables/pde's */ #endif /* SMP */ #endif

要算出 要解決第二個問題,必須自行算出 kernel 被載入的位址:求出 0x100100000 減掉定址空間大小的值(以 byte 為單位),如 1 GB 大小就 是 0xc0100000。把 src/sys/i386/conf/Makefile.i386 裡的 src/sys/i386/conf/kernel.script 中,將 section 列表最前面的 location counter 設成相同的值,如下: OUTPUT_FORMAT("elf32-i386", "elf32-i386", "elf32-i386") OUTPUT_ARCH(i386) ENTRY(btext) SEARCH_DIR(/usr/lib); SEARCH_DIR(/usr/obj/elf/home/src/tmp/usr/i386-unknown-freebsdelf/lib); SECTIONS { /* Read-only sections, merged into text segment: */ . = 0xc0100000 + SIZEOF_HEADERS; .interp : { *(.interp) }

然後重新 config 和做出新的 kernel。在執行像 /usr/include/vm/ 下,再手動編譯 注意:kernel 所能定址的空間大小必須是 4 megabytes 的倍數。

[ 加上 這一段:我認為 kernel 定址空間大小應該是 2 的乘冪,但不大確 定這一點。舊的啟動程式會動到 high order address bits,記得它假設 至少有 256 MB。]